一直以来,信息安全都是高校信息管理的重点。河海大学的校园分布在全国各地,有大量的弱电机房,分布在各个大楼里。此外,各校区中心机房的重要设备较多,安全风险较大。为此,河海大学建立了一套动态、环境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多校区、多机房的集中管理,保障校园信息化的安全运行[1]。
平台建设要求和设计原则
原来河海大学的中央机房大部分都安装了监控管理系统。如果要整合多校区中心机房和弱电机房进行统一管理,首先要保证新建的综合管理平台能够兼容原有的监控和管理软件系统,并且对未来的建设也有一定的扩展能力,包括硬件配套和软件兼容[2]。监控温湿度、洪水、空调节、配电、消防、UPS、新风、视频门禁;依托校园网,对数据进行区域化管理和图形化显示。其报警方式灵活可选,可通过微信、短信、钉钉、邮箱、手机App等方式报警[3]。
该监控平台基于“学校覆盖、校园互联、数据交换”的主要设计原则,将整个校园机房的所有监控模块集成到同一个系统平台中。具体设计如下:
首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实时数据配置图、告警统计、视频门禁等方式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检查,替代人员的现场检查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工维护成本。
其次,扩容建设基于重要性原则,先建设高重要性区域,再建设分区域。
最后,各校区建设采用标准模块化产品,便于集中集成。最后,平台按照区域划分不同级别的权限,形成既可划分又可统一的管理体系。
综合管理平台的具体实施
考虑到机房内设备种类繁多,对网络和基础环境的要求较高,动态和环境综合管理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必须高于被监控对象。
基于平台机房的实际情况,引入独立运维网络的概念,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以高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的环形工业以太网为通信链路,实现动力、环境、安全参数变量和设备状态变量的自动监测和采集,以及智能自动调节和控制。如图1所示,所有前端传感器连接到监控工作站,监控工作站直接连接到网络,监控服务器通过各个工作站的地址直接访问和浏览,实现跨校区统一监控运维。
图1动环系统操作示意图
1
数据中心机房环境监控
通过SNMP网络协议,将原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数据整合到综合管理平台中,实现对机房温湿度、淹水、消防、供电等的实时监控。出现异常时,系统会第一时间弹出报警提示界面,同时通过微信和短信报警,并配有多媒体语音系统,通知值班人员。
2
弱电机房环境监控
由于校园内弱电机房较多,整合工作必须以重要性为原则。先完善弱电机房的温湿度、视频系统,再预留延伸消防、泛洪、普通空监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温湿度预警,通过视频移动侦察的弹出功能控制机房安全。
3
视频门禁系统
综合管理平台通过SDK开发包将视频门禁系统集成到综合管理平台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平台查询门禁记录,也可以远程控制平台为第三方运维人员打开隔断间门。机房安防管理系统的采集视频可以实现实时查看和视频回访,视频采用运动检测策略保留视频,保证管理员能够快速找到,最终实现少部分人管理全校的智能场景。
4
网络架构
由于监控对象都是数据中心机房和弱电机房,完全可以利用校园内网,依靠拓扑结构在校园和机房之间传输数据,最终传输到综合管理平台。另外,考虑到部分运营商机房没有校园网,也可以采用LoRa传感器采集无线传输方案,保证平台的综合网络在内网区域,方便管理和网络安全。
5
系统管理权限
整个校区分为不同的管理权限,总控中心配备总控权限,每个校区的管理员只需要配备本校区的管理权限。接收到的告警也需要按照控制区域的划分进行推送,告警推送人员也可以按照区域分组。配置界面需要能够根据实际区域灵活划分和调整。
6
报警模式
要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就必须保证当出现异常报警时,系统能够成功地将报警内容推送给管理人员。所以我们开发了多种报警方式:一是通过网络传输报警,也就是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微信App程序;二是为了避免网络中断导致报警失败,还配备了本地短信平台进行对接报警。两种告警相互配合,避免了网络故障和信号干扰的偶发事件。
动圈综合管理平台的实际应用
河海大学的三个校区,分属于南京和常州,有160多个数据中心和其他弱电机房,传统运维难度大。在动圈系统部署之前,每年都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机房空高温导致设备损坏,数据中心precision 空水淹导致运维成本高。2018年以来,河海大学陆续部署智能机房动态监控平台,对所有机房和设备的温度、湿度、视频进行实时监控。
动态监控系统在西康路校区数据中心机房建立主监控中心,实现对三个校区机房的集中监控和管理。该平台通过部署高清监控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水电参数检测传感器、智能门禁、火灾烟雾探测、空开关监控及配套传输存储设备,实现了对三个校区机房、设备间的统一管理和监控。系统界面如图2所示。
图2动环系统操作界面
移动监控平台实现分布式远程集中监控管理,通过声光、短信、微信等方式报警。将传统的被动故障检测改为主动可视化故障,大大提高了机房的告警解析效率,降低了50%以上的设备损坏运维成本,真正做到了故障排查时有据可循、有据可查;最终实现机房环境和网络设备监控的统一管理,高效运维,助力学校智慧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
动态综合管理平台不仅提供模块化的分区管理,还可以实现集中监控,为校园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安全保障。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并没有抛弃原有的人工处理问题的方法,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升级。根据平台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不断融合新技术、新管理,通过智能化、自动化手段进行远程自动检测和控制,为校园机房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4]。
未来,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河海大学还将在动力与环境综合管理体系中融入更多新技术,如5G网络、物联网等。,使系统走向更高层次的智能化发展。
引用
[1]孔德南,吴迪。智慧校园中校园视频监控系统与校园网的融合研究[J].科技创新,2019(26):72-73。
[2]葛静。浅谈机房动态环境监控系统的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2):111-112。
[3]郭永琪。多校区校园安全统一视频监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教育,2020(2):99。
[4]王澍。浅谈动力与环境监控系统在通信机房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应用,2021(4):13。
作者:,李,,(河海大学网络管理与信息化办公室)
编辑:陈蓉
要投稿或合作,请联系:eduinfo@cernet.com。
先前的建议
●高校如何建设审计大数据管理系统?
●高校数据治理的案例共享演进
欢迎分享、喜欢、观看
正面消息会有惊喜和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