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笔记本电脑出现的时间一直没有定论。有人说是这个,也有人说是那个,但最无限接近现代笔记本电脑外观的是1985年日本研发推出的安培WS-1。
在世界IT史上,日本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凭借战后高速的经济发展,曾经凭借物美价廉的形象,在美国抢占了不少晶体管收音机、电视机、录像机、CD机甚至内存条、复印机的市场份额。
早在1985年,日本小厂商Japan Signal就推出了安培WS-1。这台电脑支持APL,一种非常强大的编程语言,尤其具有超强的文本处理能力。和内置电池。
它的外形无限接近今天的笔记本,整个上半部分可以打开,流线型的设计也很有特色。330(W) x 280(D) x 92(H) mm的三围和3.6 kg的重量在当年也是非常先进的。
但这台电脑不是PC兼容电脑,操作系统是自己的大DOS。因为没有获得FCC认证,也没有在美国销售,而且APL语言的命令是用数字而不是英文写的,所以在全球市场上也很难被普通用户接受。45万日元的价格相当贵,所以总销量不高,影响力也不大。
1986年,IBM和康柏推出了比笔记本电脑更小的笔记本电脑,但为时已晚。日本的东芝、日立和夏普已经占领了美国市场。
1982年,夏普推出了1500笔记本电脑,以及一台彩色图形的小型打印机,售价仅为550美元。
1987年,东芝推出T3100新笔记本电脑,首次配备液晶面板和内置充电电池。这是目前最接近笔记本电脑的产品。
你知道这些笔记本的发展吗?